原來,廬陵乃中國富庶之邦,水陸暢通,商賈云集,山多林茂,土地肥沃,轄域?qū)捄辏丝谙∩,氣候宜人,風景如畫,實為人類生息繁衍之寶地。宗圣后裔曾據(jù)南遷選擇此地后,首居吉陽老屋場。
吉陽老屋是曾姓繼山東武城后的第二發(fā)脈地,有曾氏世家之稱。古吉陽今永豐、吉水,吉陽老屋現(xiàn)在永豐西南部。吉陽老屋有八景,即“翠崗煙霞”、“平崗風月”、“后墅文峰”、“前山筆架”、“西溪漁唱”、“東嶺樵歌”、“北苑行獅”、“南陵伏虎”。按元、清兩代御史考證,曾據(jù)南遷這里后,人丁興旺,由十五代發(fā)展到八十余代。特別是曾丞之子第三十四代曾圭、曾舊、曾略三兄弟發(fā)脈,衍徙全國各地乃至海外,成為中國曾氏繁衍昌盛之期。
歷史上宗圣曾參裔孫有三次重要南遷:
第一次是在西漢末年,曾參15代裔孫曾據(jù)從山東武城避難遷居廬陵吉陽鄉(xiāng)(今吉安市)永豐睦陂;
第二次是在北宋末年,吉陽始祖曾據(jù)裔孫曾恩一(宋圣44代),他的五子江、淮、河、漢、海,先后遷來閩西上杭開基;
第三次是在南宋理宗寶慶年間,宗圣45代魯國郡裔孫曾十三郎,從山東曲阜遷上杭紫金山。上述三次遷徙,形成南北兩宗曾氏在汀江中游地域的匯合,使上杭成為客家曾氏繁衍外遷閩西南、粵東南、贛南、廣西、臺灣以及東南亞海外各地的幅射中心。
重修(宗圣志)載:武城曾氏族譜舊以萊蕪侯曾蒧為始祖。自宗圣公升配至圣殿,明正統(tǒng)間加封萊蕪侯,為公由兩廡移配啟圣王祠。而南武山專廟因遵定制別祠。萊蕪公自是譜以宗冠首。第三十七派曾慶生二子偉、駢,偉后為南宗,駢后為東宗。自慶以上,為東南宗共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