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雛鵝腳癱病的預防
冬季雛鵝腳癱病是一種集中發(fā)生于天氣寒冷季節(jié)的氣候性疾病。雛鵝受寒,寒滯血凝,肢端尤甚,影響腳關節(jié)活動,形成腳癱,腳靜脈血淤不暢,發(fā)生腫疼,影響鵝體精神、食欲
和抗病力,造成一定死亡率。此外由于小鵝瘟、鵝沙門菌感染等也可引起腳癱。
(1)臨床癥狀病鵝體溫基本正;蚱,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翅垂昏睡,離群獨處,腳癱伏地,行走蹣跚,鼻流清涕,喙部、腳趾皮膚干縮呈黑紫色,肢端冷,惡寒,全身陣
發(fā)痙攣,少數(shù)伴有白痢、黃痢或黃白痢。
(2)剖檢病變絨毛雜亂,機體消瘦,鼻腔積液,消化不良,膽囊腫大,肌胃內容物呈稀薄糊狀,心包液充盈并呈淡紅色,小腸鼓氣,普遍腳趾干縮,趾上靜脈血簪腫脹呈紫黑色
,眼瞼蒼白。
(3)防治將病鵝隔離圈養(yǎng),屋內保溫,室溫保持在28~30℃,伴有黃白痢的病鵝灌服禽炎康,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C,每日飲溫熱水,飼喂配合飼料和青草。病鵝普遍進行趾靜
脈放血,去淤血直至充盈鮮紅血液。經治療病愈率可達98%以上。
黑天鵝痛風的防治措施
黑天鵝游禽湖水質要清潔,很好為流動水;平衡日糧,增加青綠飼料的供給,平時可人為增加維生素A和維生素D的供給,控制日糧中鈣磷供給量;減少應激,在飼料或飲水中添
加抗應激的藥物;別嘌呤醇5克,拌于10千克飼料中,連續(xù)使用1~2周,可獲得一定效果;加強飼養(yǎng)管理,增加運動,注意觀察和環(huán)境的清潔衛(wèi)生。
游禽湖中,飼料以稻谷為主,輔以青菜,很難保證每個動物個體日糧平衡。由于動物園內展出動物,長期在單一環(huán)境中生存,因此缺乏運動。而且外界因素長期影響其生長發(fā)
育,如水質問題、游人驚嚇等等。隨著對傳染病、寄生蟲病得到充分認識,營養(yǎng)代謝病在經濟上產生的損失越來越為人們所認識,所以,在動物日糧或飲水中準確地補充目標營養(yǎng)
成分尤為重要。
武岡銅鵝
武岡縣素有“銅鵝之鄉(xiāng)”的美稱。該縣地理位置優(yōu)越,水系發(fā)達,龍溪江、滔江等資江支流橫貫其間,湖面廣闊,牧草豐富,具有養(yǎng)鵝的良好條件。據(jù)史料記載,遠在400年前
的明朝嘉靖年間,武岡的鵝就被譽為“世界名鵝”。武岡銅鵝適應性強,抗病耐寒,容易飼養(yǎng),體形中等。武岡銅鵝分青、黃兩種。青銅鵝羽毛全白,嘴、趾、蹼及皮膚均為黃色
。武岡銅鵝肉質鮮美、細膩,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歡迎。它的加工方法很多,如板鵝、紅燒鵝、清燉鵝、米粉鵝等。武岡縣城有專門的“銅鵝餐館”,經廚師烹調,可制作出清燉
鵝肉、小炒鵝雜、蒸烹心肝、煎炸脖頸、燒烤鵝蹼、酒噴鵝頭等十幾種傳統(tǒng)名菜,特設的“全鵝席”,五花八門,不離鵝身,品嘗者無不拍手稱快。除鵝肉可食用外,羽毛是鵝絨
被等羽絨制品的上等原料。
體型中等,體態(tài)呈橢圓型。頸較細長,羽色全白,頭上有黃色肉瘤,喙橘黃色,蹼、蹼均呈青灰色,趾黑色。初生重為945克;成年體重公鵝為5.24千克,母鵝為4.41千克;
屠宰測定:成年半凈膛公鵝為86.16%,母鵝為87.46%;全凈膛公鵝為79.64%,母鵝為79.11%。185天開產,年產蛋30~45枚,蛋重為160克左右,蛋殼乳白色,蛋形指數(shù)1.38。公母
配種比例1:4~5,種蛋受精率約85%。
一、品質特點
武岡銅鵝體型居中,體態(tài)高昂,頸長而呈弓型,常昂首挺胸。羽毛呈純白色或灰色。成年公鵝體重7-8kg,成年母鵝6-7kg,商品肉鵝4-4.5kg。喙及額瘤呈黃銅色,及足蹼呈赤
銅色,叫聲響亮如銅鑼,聲音可傳至1千米以外,故稱"武岡銅鵝"。銅鵝額瘤為圓型,腿桿粗而短,足蹼寬大,蹼翼厚,翅膀長而粗壯,胸肌發(fā)達,飛翔能力較好。其翅膀和足蹼是
制作鹵菜的上乘原料。胴體則加工成武岡烤鵝或武岡鹵鵝出售。自食則制成頗具地方風味的武岡血漿鵝、米粉鵝、清蒸鵝食用。
武岡銅鵝皮薄,肉質細嫩,皮下脂肪比其它品種鵝少得多,肌肉暗紅如牛肉,但又遠比牛肉細嫩和松軟,據(jù)有關部門檢測。鵝肉中蛋白質含量為17.6-18.2%,脂肪21.5-22.8%
。肌肉中氨基酸的含量極高,其中賴氨酸含量比肉用仔雞高30%。鵝肉中脂肪大部分為人體所需的不飽和脂肪,有預防血管硬化和脂肪性血栓形成的作用。武岡銅鵝屠宰率較高,成
年公鵝半凈膛率86%,全凈膛率80%,成年母鵝半凈膛率87.5%,全凈膛率80%。湖南省畜牧獸醫(yī)研究所和湖南農大有關專家于1981年8月對全省的地方鵝種進行品味,在湖南省四大鵝
種中,武岡銅鵝肉質很好,食味很優(yō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