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yún)^(qū)大鼎擺件 西安落地大銅鼎 善藝青銅鼎批零 館內展出的兩乘銅車均由四馬系駕,中間的兩匹叫服馬,主要用來駕轅,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轅馬。兩邊的兩匹叫驂馬,是協(xié)助服馬拉車的。為了保證四馬各處其位、齊心協(xié)力地拉車,在兩匹服馬的外側,各設置了一
個脅驅,它的形狀像一只雙翅平展的飛鳥,首部為鳥頭形,尾部為尖錐形。如果驂馬內靠,脅驅就會刺痛它;而驂馬過分遠離,中間的兩條韁繩就會把它拉回來,使四馬始終并駕齊驅,保持距離。每輛車上還有8根轡繩
,但御手手中只有6根,《詩經(jīng)·秦風》中有“四牡孔阜,六轡在手”的詩句,可究竟是哪6根轡繩呢?長期以來爭論不休。銅車馬清楚地向人們表明,6根轡繩指的是兩驂馬的內外轡繩和兩服馬的外轡,細看右驂馬的頭上,
有一個半球形的銅泡,上面鑲有16顆金珠,銅泡正中有一個高22厘米的銅柱,銅柱頂端的銅球上有一個穗形瓔絡,名稱叫“纛”,這在考古史上次發(fā)現(xiàn),已被證實是始皇帝車輿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