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管沉淀池利用了層流原理,水流在板間或管內(nèi)流動,水力半徑很小,水流呈現(xiàn)層流狀態(tài),對沉淀極為有利,水流呈穩(wěn)定狀態(tài)。增加了沉淀池的面積,使沉淀效率提高。當然,由于斜板的具體布置、進出水的影響及板或管內(nèi)流態(tài)的影響等,處理能力不可能達到理論倍數(shù)。實際提高的沉淀效率與理論沉淀效率比稱為有效系數(shù)?s短了顆粒沉淀距離,使沉淀時間大大縮短。斜板或斜管填料內(nèi)絮狀顆粒的再凝聚,促進了顆粒進一步長大,提高了沉淀效率。
斜管沉淀池的斜管的清洗方法:
1、首先污泥上浮有可能是排泥的時間太長,可以做一下及時排泥看是否能消失此現(xiàn)象。
2、至于清理,很簡單把水抽干用高壓水槍往下沖。
3、污水處理中的沉淀池中所含污泥量較多,有絕大部分為有機物,如不及時排泥,就會產(chǎn)生厭氧發(fā)酵,致使污泥上浮,不僅破壞了沉淀池的正常工作,而且使出水質(zhì)惡化,如出水中溶解性BOD值上升;pH值下降等。初次沉淀的池排泥周期一般不宜超過2日,二次沉淀池排泥周期一般不宜超過2小時,當排泥不徹底時應停池(放空)采用人工沖洗的方法清泥。機械排泥的沉淀池要加強排泥設(shè)備的維護管理,一旦機械排泥設(shè)備發(fā)生故障,應及時修理,以避免池底積泥過度,影響出水水質(zhì)。
斜管沉淀池內(nèi)部結(jié)構(gòu):
1.進水區(qū)
水流從水平方向進入沉淀池,進水區(qū)主要有穿孔墻,縫隙墻和下向流斜管進水等形式,使水流在池寬方向上布水均勻,其要求和設(shè)計布置與平流式沉淀池相同。為了使上向流斜管均勻出水,需要在斜管以下保持一定的配水區(qū)高度,并使進口斷面處的水流速度不大于0.02-0.05m/s。
2.斜板、斜管的傾斜角
斜板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稱為傾斜角,傾斜角a越小,截留速度u0越小,沉降效果越好,但為使污泥能自動滑下排泥通暢,a值不能太小,對上向流斜板、斜管沉淀池,a一般不小于55°-60°。對下向流斜板、斜管沉淀池因排泥比較容易,一般不小于30°-40°。
3.斜板斜管的形狀
為了充分利用沉淀池的有限容積,斜板、斜管都設(shè)計成截面為密集形的幾何圖形,其中有正方形、長方形、正六邊形和波紋形等。為了便于安裝,一般將幾個或幾百個斜管組成一個整體,作為一個安裝組件,然后在沉淀區(qū)安放幾個或幾十個這樣的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