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藝家》征稿函
中國文藝家
Literati and Artist of China
基本信息
主辦單位: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
出版周期:月刊
ISSN
CNJ
出版地:北京市
語種:中文
開本:大16開
創(chuàng)刊時間:1954
出版信息
來源數(shù)據(jù)庫:精品文藝
出版文獻量:6767 篇
總XIA載次數(shù):39661 次
參考欄目
文藝教學、戲劇曲藝、文化產業(yè)、創(chuàng)意設計、語言文學、民族文化、書畫鑒賞、影視評論、文學作品、音樂舞蹈、美術、書法、建筑、雕塑、攝影等部門藝術理論和創(chuàng)作實踐研究,外國文藝理論、文藝思潮、文藝流派的研究等
稿件要求
作者來稿務必做到以下幾點:
1、通過電子郵件將稿件發(fā)到我刊投稿信箱:
注:投稿到郵箱之后,請加編輯QQ(劉編輯)進行溝通發(fā)表事宜;蛘咧苯蛹泳庉嫻ぷ鱍Q,進行溝通咨詢論文投稿發(fā)表事宜,更便捷,更快速,審稿時間1-3天,成功率高,讓您的文章快速刊登發(fā)表!
2、投稿郵件標題格式:《中國文藝家》+作者姓名+投稿
3、論文應追求觀點、方法等的原創(chuàng)性和新穎性,保證論據(jù)的科學性和準確性,以及表述的邏輯性。論點明確,文字精練,數(shù)據(jù)可靠,圖表清晰,尚未發(fā)表過的原創(chuàng)作品,述評文章必需有作者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文章2200字符左右。
4、文稿編排順序:中文題名,作者中文姓名,單位、所在城市、郵政編碼,中文摘要(應含文章研究目的、所用方法和主要結論),關鍵詞,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引言,正文,參考文獻。首頁下腳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及編碼,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別、籍貫、職稱或學位、主要研究方向)。
5、正文圖、表應附在文中相應位置,寫明圖序、圖題。表格采用三線表、寫明表序、表題。計量單位采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
6、參考文獻采用順序編碼制,按中文出現(xiàn)順序編號。文獻作者3人以內全列出,若超過4人,則必須列出前3人,后再加“等”或“et al.”。
錄用與版權
來稿無論被錄用與否概不退回,請作者留好備稿,請勿一稿多投,來稿一經本刊刊出,即表明本刊編輯部擁有作者論文的使用權。本刊在與國內外文獻數(shù)據(jù)庫或檢索系統(tǒng)進行交流合作及匯編文叢等時,不再征詢作者意見。
往期知網收錄優(yōu)XIU文章
油畫藝術對大眾欣賞普及的優(yōu)越性 陳權;3-4+6
淺談木版畫創(chuàng)作中黑白章法的塑造 姜坤佳;5-6
論書法創(chuàng)作內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 張恒;7-8+100
淺談從東方視角看勃納爾的繪畫藝術 王晶;徐延蘋;9
格哈德 里希特創(chuàng)作中方法論的運用 吳鑫;10
筆意存于高雅之中——白蕉書畫關系探微 李姝珮;11-12+121
淺析中國畫顏料的發(fā)展及運用 肖曉唐;13
醬墨色彩在中國畫中的巧妙運用 楊俠;14
繪畫導向性的轉變研究 蘇漫;15+179
淺談電影作品中的人性探討——以電影《七宗罪》為例 王晨;24-25
以類型電影為基礎淺談中國公路電影特性 趙千華;26
迥異的死亡之美——論《尋夢環(huán)游記》 陳曦;27
文化類節(jié)目的創(chuàng)新性分析——以《國家寶藏》為例 桑菲陽;28-29+71
歌劇與藝術歌曲特征的比較分析 周揚;39
古詩詞藝術歌曲在聲樂演唱中的應用與發(fā)展 郝潤華;40+42
淺談戲曲旦行身段中水袖的訓練 薄雪;41-42
《肖邦第二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的作品風格和演奏技巧 王心依;43+45
試論琵琶演奏中的音樂感受與藝術表現(xiàn)魅力 吳錦珠;44-45
分析戲曲表演的技巧性 趙文武;46
賦有革命象征形象意義的“紅色”在中國舞蹈創(chuàng)演中的意義表達 楊文佳;47
當代藝術:棄美范式下的過程性失語 王若衡;48
胡廷江改編聲樂作品《青春舞曲》的藝術處理與演唱分析 米悅;49
賦有警示文化意義的“紅色”在中國舞蹈創(chuàng)演中的意義表達 楊文佳;50
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xié)奏曲》演奏分析 張佳樂;51+192
形體語言在戲劇表演中的運用策略 魯珉;55
淺析戲劇舞臺表演中對節(jié)奏的把握 李永軍;李兆北;56
對音樂是世界語言的認知與思考 于躍洋;57
芻議舞蹈風格與所處時代的關系 鄭濤;58
新時期網絡漢語和傳統(tǒng)漢語的對比研究 張玉卓;67
海南自貿區(qū)(港)建設背景下的漢語國際推廣 翟艷利;68
論漢初時期黃老之學的學術狀況——以黃老之學的著作為例 吳雪楠;69
中國30年代新感覺派小說藝術——從現(xiàn)代主義基因談起 唐萌遙;70-71
《追風箏的人》中阿米爾人性的迷失與復歸 賈焱;72
淺論蘭州鼓子的歷史發(fā)展與藝術特色 夏瑾;87-88
哈尼族民間舞蹈的藝術特質及文化內涵分析 楊晶晶;89
創(chuàng)建活態(tài)開放的地方非遺保護傳承大格局 王曉玲;90
長城的保護與旅游開發(fā)探討 王小玲;91
電視戲曲傳播價值探究 史雷;余磊;92
中國城市化背景下的戲曲傳承與發(fā)展方略 馬亮;93
從禪宗思想談中國古代繪畫中的雪景山水 李云鵬;94
非遺樂器“托布秀爾”傳承的現(xiàn)狀及未來展望 敖日木加甫;103
淺析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的民間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 李慧;104
基于“個性化”民族民間舞蹈創(chuàng)作研究 屈亞昕;105
認知心理在商業(yè)標志設計中的運用與研究 楊雅惠;劉海英
平面設計元素視覺表現(xiàn)的多維化分析 陳心怡
室內環(huán)境藝術設計中軟裝飾材料的運用探討 張有江;115
視覺傳達設計中視覺模式的創(chuàng)新研究 王瑞;116
基于新媒體視野下的群文聲樂教學研究 朱曉蕾
鋼琴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研究性學習能力”的相關研究 成勇
西周音樂教育與當代專業(yè)音樂教育的對比分析 鄒瑩
試論群文美術文化價值的體現(xiàn) 張秋玉
建筑裝飾視角下的“梓人為筍虡” 湯明霞
國家大劇院音樂會項目的觀眾拓展策略研究 江榕
媒體全面融合時代民生的生存之路 白山;289
公共藝術設計與城市文化價值的實現(xiàn) 毛靜一;290
新形勢下文化館數(shù)字化展覽與展示技術研究 沙豪躍;291
山西新絳縣魁星樓建筑考察與分析 董一丹;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