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流程
預埋注漿管可采用通風的方法進行檢查。
1、預埋注漿管可用情況下:準備工作→通風→注漿→灌后檢查→掃孔修補灌漿孔。
2、預埋注漿管不可用情況下:準備工作→鉆孔→清孔→埋管→通風→注漿→灌后檢查→掃孔修補灌漿孔。
施工方法
1、預埋注漿管可用情況下的施工方法
(1)準備工作
根據滲水面所處的位置,決定是否需要搭設排架,再做好滲水情況描述。
(2)孔口封閉
將變形縫兩側浮漿雜物打磨、清理。清水沖洗干凈,風干后用堵漏靈封閉縫口,封閉寬度175px,厚度75px,要求貼壓緊密,不漏漿。另外,沿變形縫埋設排氣管,間距1m。封堵材料在質量檢查合格后清除。
⑶通風
用無油式空壓機通風檢查,通風壓力≤0.25Mpa,做好通風記錄。
⑷注漿
根據孔容和各孔串通情況,分批調配漿材,次備漿量應大于孔容管路占漿量。由低到高依序進行灌注,因聚胺脂材料的固化特性,注漿采用單孔注漿為宜。注漿壓力為0.4Mpa~0.5Mpa,隨時觀測漿材注入量,確保一次注漿充填飽滿達到有效止水。做好化學灌漿原始記錄和成果表。5min內單孔注入量小于100ml,將壓力提升至0.7~0.8Mpa。5 min內單孔注入量大于300ml,降低壓力或調節(jié)漿材凝膠時間施灌。
⑸質量檢查
表面檢查:注漿處理14d后,檢查變形縫表面是否滲水,如果無滲水,則判斷表面檢查合格;
內部檢查:表面檢查合格后,再通過單點法壓水試驗進行內部檢查,壓水壓力0.6 Mpa,孔數為單條變形縫孔數的5%,孔位可選在原灌漿孔上,或者吸漿量較大及串漿孔上,并適當的布置一些在變形縫上,孔徑為32mm。壓水檢查合格標準為透水率q≤0.1Lu,且無再次滲濕印跡;
如果在14d后至竣工交驗前又出現滲水的變形縫,需采取如下的方法進行處理:
a.對滲水部位再進行一次注漿處理;
b.灌漿結束后,對于側墻及頂板在滲水部位及附近用砼切縫機在變形縫表面開槽(斷面為楔形),槽深125px,表面寬125px,內部大寬度150px。楔形槽開好后,用砼切縫機在變形縫上切一條縫,縫寬約75px,縫深為5~150px。然后在變形縫上垂直于砼面鉆孔埋灌漿管,孔徑12mm,孔距2500px,孔深穿過切縫深度約125px。鉆孔埋管完成后采用環(huán)氧砂漿將楔形槽填補密實,再利用埋好的灌漿管灌注水溶性聚氨脂填補,注漿壓力為0.4~0.5MPa。
2、預埋注漿管不可用情況下的施工方法
(1)準備工作
根據滲水面所處的位置,決定是否需要搭設排架,再做好滲水縫面描述。
(2)鉆孔
距變形縫兩側18~500px處垂直于砼面鉆孔或按預埋注漿管位置鉆孔,孔徑12~20mm,孔距875px,梅花形布置,孔深穿過止水帶2~75px,見圖3.1-5。
將12~20mm孔口四周先鑿毛處理,后埋注漿管
(3)清孔
用潛水泵將孔內沖洗干凈,要求無塵、無垢,做好清孔統計表。
(4)埋管
采用早強水泥埋管,要求平整密實。
(5)孔口封閉
同預埋注漿管可用情況的施工方法。
(6)通風
用無油式空壓機通風檢查鉆孔效果,通風壓力≤0.25Mpa,通風比例為100個孔通風數量5個,做好通風記錄。
(7)注漿
同預埋注漿管可用情況的施工方法。
(8)質量檢查
同預埋注漿管可用情況的施工方法。
.5特殊情況處理
在注漿過程中,出現相鄰孔中有串漿時,應立即封閉串漿孔,確保漿液充填飽滿,或嵌縫面出現滲漏應立即停止施灌,重新封閉注漿。
對于注入量過大,單孔注漿超過50ml/min時,且不起壓時,可采取降壓,縮短漿液凝膠時間,增大漿液粘度進行灌注,或采用間歇性灌漿法處理,一般間歇時間可為8~12h。由于變形縫縫隙較大,因此當進漿量過大時,征得現場監(jiān)理工程師的同意后,可先注入一部分水泥漿,再進行化學漿液灌注。
對個別吸漿量很大,不起壓的孔段,在查明原因后,報監(jiān)理工程師研究處理。
灌漿作業(yè)因故中斷應盡快恢復灌注。當恢復灌注后,吸漿量顯著減少,應另行補孔灌注。
施工縫滲水處理
施工縫在防水設計圖中有預埋注漿管,在施工縫滲水處理分兩種情況:注漿管可以使用的情況和注漿管不可使用兩種情況對施工縫進行處理。